如今的手机美容,不再是贴粘纸,换机壳那么简单,镀膜彩妆、立体彩绘、镶钻技术、手机加香……越来越时尚的手机美容,正如Web2.0,关注视觉风格趋势,引领创意和潮流。
by 沈瑶 陈珺
“铺中铺”遍布申城
一家小小的门面,一个手脚麻利的伙计,再加上若干设备,这样的手机美容店遍布上海。人民广场、徐家汇的地下商铺,以及大大小小的市场是这些手机美容商铺的寄居地。
在热闹的东新路新西宫市场四层,经营手机美容的店铺开了好几家,一到下午三四点钟,小店门口就挤满了来给手机“换装”的年轻人。新西宫市场的四楼原本是“大头贴”店的天下,而如今有好几家已改头换面。与“大头贴”店的门庭冷清相比,手机美容店无疑更具人气。
在一家面积不足10平方米经营碟片的小店铺里,记者看到靠门的位置边摆着小桌,电脑和打印设备堆在一边,配合墙上海报的强势宣传,这个小小的角落其实是个“铺中铺”,它就是一家设备齐全的手机美容店。
这家手机美容店的老板叫丁丁,是个22岁的女孩,手里握着美工刀,沿着手机的轮廓,正把一张豹纹粘纸仔细地覆盖在手机上,用工具小心铲平粘纸,去掉里面的气泡,然后切下多余的边角。手机就像立刻穿上了层新衣一般,闪耀夺目起来。“别看我们做的是简单的手工劳动,其实是很讲究技巧的。一般美容一个手机要30分钟,如果外观复杂还要更长时间”。
丁丁当初从出纳转行做“手机美容”,也正是看中了这个行业的可观前景,“那时候我买了几十部手机模型在家里练习手法,有几次把手都刻出血来了”。为了节约成本,丁丁决定采取“铺中铺”形式。
“通常一个门面的转让费4—5万元,现在采取铺中铺的形式,每月租金只有1600元,其实我也只需要能摆放一张桌子、一张椅子的面积。”而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手机美容铺面积都不足5平方,大部分都是2-3个平方。“我们楼里另一家店,也是铺中铺,只做双休日生意,成本更低。”丁丁说。
手机美容产业链现雏形
花上50元左右的美容费用,就能给手机前前后后换套衣服,设计出新造型,这叫“包膜”;花5-15元,就能给手机加张屏幕保护膜,这两个正是店里的主打项目,貌似小打小闹,却能带来可观的利润。
包膜有点像裹粽子,却逃脱传统意义上的束缚,是真正自由选择的个性粽子。顾客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图片,明星照片,情侣大头贴甚至唐诗宋词,编辑成图片打印,然后粘贴在手机上。
丁丁很有心地把所有在本店做过个性包膜的手机都拍了下来,储存在电脑里,如数家珍般地给记者介绍每个绚丽外衣背后的故事。丁丁说,“拿自己做过的东西给新到的顾客看,一来给他们一些建议,二来闲暇时看看自己的成果,也是一种享受”。
于是,手机在这里玩起了大变脸的把戏:MOTO—V3打破常规型号穿上了金色外套,举手投足一个贵妇人的派头;小灵通手机贴上hello kitty图样的膜,一转眼成了新版限量发行卡通手机。有个姑娘把自己的手机加了层全金的膜,以限量版在淘宝网上出售,最后卖了个好价钱。”
说起自己的利润,丁丁透露:“我当初所有的设备投入,包括电脑、加盟费在内,总计11000元,现在月收入比较稳定,做得好时能超过10000元,每个月赚7000-8000元比较稳,生意最差的时候,也能有5000-6000元的利润,比在公司上班收入高多了。”
玩家多是学生族
记者发现,前来给手机进行美容的大多是20岁上下,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多是为了图新鲜、张扬个性。
“现在手机更新换代这么快,口袋里的钱实在是赶不上新货的出产速度,要显摆可资本不够,把手机打扮成自己想要的色彩,也很出位,”张笑的话代表了大多数年轻人的心声,“只要花个几十元,感觉像换了新手机一样。”
谈起自己的老顾客,丁丁说:“大部分都是学生族,有的自己做了一个手机,觉得不错,便把爸爸妈妈的手机都拿过来加膜。
丁丁打开电脑,边说边把她私藏的手机照片作了个全方位展示:“年轻人大多选择有创意的网络图片和自己的名字拼贴,或者将情侣照附着情话一起张扬爱的宣言,这些都是不错的创意,也是现在的流行。”
在新客站附近的一家有手机美容店,记者看到专业化经营已经把手机从头武装到了脚,“镀膜彩妆”让它变成一个爱幻想的少女,随时随地随心情变换自己的服装;“直喷打印”和“立体彩绘”让它沉浸在艺术的殿堂,让科技和艺术做了个亲密接触;“手机镶钻”让它顷刻从贫民化为贵小姐,优雅地摇着鹅毛扇,清高而独立。更为先进的“手机清洗加香”技术。只要5分钟,就能让手机保留20—50天的迷人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