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折叠桌、几把工艺刀、一副打着“手机贴膜、美容”名号的简易广告牌,随着手机的普及,省城街头也随处可见这些给手机“美容”的小摊。记者近日走访调查发现,这些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小摊”,生意却是尤其的好,“要价”没个谱,利润惊人。要价5元的手机贴膜成本仅2毛钱,而要价15元的手机贴膜成本也仅8毛钱。
庐州满城尽是"贴膜摊"
大多数市民都有给手机贴保护膜的经历,有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屏幕,也有的是为了让手机“更好看”,给手机来个美容。记者走访发现,省城手机贴膜商店和露天手机贴膜摊点一般分布在人流量比较密集的地方,价格也从5元到15元不等,尤其是露天手机贴膜摊点以其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很多市民的青睐。
3月21日上午,在宿州路鼓楼商厦门口,记者看到,5个手机贴膜小摊前都围满了前来给手机贴膜的市民。其中一个摊点前,刚买了部新手机的李先生选择了其中一种贴膜,摊主要价15元,李先生问及为何这么贵,摊主解释道,他选择的这种膜是专门针对触摸式手机屏幕的液晶显示保护膜,不仅防划伤、无裂痕,而且对手机触摸屏敏感性很强。采访中李先生向记者表示,摊主说的这些其实他也不懂,“只是猜想可能贵点的质量就相对好些”。
而在市府广场BRT换乘中心,不足200米的二楼换乘通道两旁一字排列着近十余个手机贴膜摊点。据一位摊主介绍,手机贴膜生意的来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刚买了新手机没有手机屏保或者手机屏保破损来贴手机膜的,还有一类是想让手机外表看上去更“美观”些,从而选择彩色贴膜等“手机美容”的服务,后者主要以青少年人群为主。
这位摊主透露,因为地处手机卖场聚集的市中心,他平均每天可以贴三十部手机,双休日和节日期间生意则更是“火爆”,“今年学校开学前后的一段时期,最多的时候我一天都贴过100多部手机。”这位摊主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按照每部手机贴膜收费5元的最低标准来算,光这一天,他就赚了近500元。
贴膜摊主大学生过半
“他是大学生呢”,得知记者在采访,一位摊主指着身旁一位戴着近视眼镜,正在低头给一部手机贴膜的小伙子说道。这位姓张的小伙子告诉记者,他现在正在省城某知名高校读大四,经营“手机贴膜”生意已经大半年了,因为临近毕业,学校很少安排课程,除了阴雨天气外,几乎每天都会到市中心一带来摆地摊。
他告诉记者,其实大学生做贴膜这行的很多,因为成本很低,利润相对较大,技术含量也不高,一学就会,很多在校大学生课余时间都出来摆摊贴膜,“光是我们一个班就有十来个了。”
在省城一环路上的三里庵天桥上,记者遇到了同是在校大学生的贴膜摊主小涛,他告诉记者,他的贴膜手艺是从网上学来的,最初学贴膜是因为觉得花上10来块贴个手机膜太不划算,于是就想着从网上买自己喜欢的手机膜回来自己贴,既简单又方便,后来一次陪同学去买手机看到很多人排队给刚买的手机贴膜,而且相比较成本价,贴好一张手机膜的利润很大,于是他做起手机贴膜的生意。
“我参加了几次招聘会之后,很深切地体会到今年的工作更难找,而且相比较现在的经济形势,大多数工作都没有自己经营贴膜小摊待遇好。”小涛告诉记者,“我会一边摆摊一边寻找工作机会,如果实在没有好的工作,我想,摆摊也可以是一种不错的谋生途径。”小涛向记者透露,他所认识的“同行”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
手机贴膜卖10元成本仅4毛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省城街头露天手机贴膜摊点价位一般分为5元、10元、15元三个档次,很多追逐时尚的年轻人认为花上十几块钱给自己的手机“包装”一下,让手机看上去更新潮、更个性是值得的,在记者对前来贴膜顾客的随机采访中,八成以上的年轻人都认为“贴膜价钱还是挺合理的”。
然而,记者调查后发现,手机贴膜“要价”没个谱,一张要价十几元的手机贴膜成本价则只有几毛钱。这个“合理的价钱”与其成本之间存在着严重失衡的暴利。
一位手机贴膜摊主向记者透露,目前省城手机贴膜摊主的进货渠道主要是网络批发,货源地主要是江苏义乌等地。摊主通过网络交易,低价买进手机贴膜,再以高价出售给顾客,两者之间的差价往往高达几十倍。
以最常见的手机贴膜为例,它使用的大多是照相压膜。价格非常便宜,A4纸大小的膜,网上进货平均每张只要5元钱左右,按照每张可以贴20部手机计算,每部手机所用膜的成本价只有4毛钱,但却卖到10元。而定价15元的液晶手机保护膜,进价也仅只需8毛钱。
该摊主告诉记者,手机贴膜生意前期投入很小,少的几十元,多的几百元,多从小摊点做起,一个星期就可以上手。一些宣称是较贵的“进口贴膜”,虽然不少保护膜上都贴着英文,其实都是国产货。“做手机贴膜生意,一个月赚个三千、五千元,是不成问题的。”(记者李世兵)
|
来源: 综合 创建时间:2009年3月24日7:38:09 |
(责任编辑:马玲玲) |
大秦说明:文中所说的手机美容是最简单的美容,严格来说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手机美容,但生意很火,更说明专业的手机美容店潜力巨大。
原文地址:http://ah.people.com.cn/GB/channel2/16/200903/24/164744.html
|